會員價 $ 300
TWD / 1/4磅
關於產地
Lake Tawar位於蘇門答臘島亞齊省(Aceh)北方的迦佑(Gayo)山區,是在億萬年前火山爆發後遺留下來的火口湖,湖面海拔高度1,100m。因為早年交通不便,到了1930年代才開始種植咖啡,咖啡種植高度達1,200-1,600m,多採用傳統遮蔭,早上有濕涼雲霧的自然吹拂、中午豔陽的灑落、午後常有陣雨,自然天成的微型氣候及火山土壤,相當適合栽培咖啡豆。此處生產的咖啡豆貌大而翠綠,因此被台灣的咖啡老饕稱為綠寶石曼特寧,在國際上較多稱之為 Lake Tawar Mandheling(塔瓦爾湖曼特寧)。
|
|
![]() |
![]() |
(上圖:塔瓦爾湖(Danau Laut Tawar)位於蘇門答臘島北部的亞齊縣內,其北方著名的Gayo山脈中) |
關於印尼的半水洗處理法(濕剝處理法)
印尼在地理上居於赤道兩側,屬於熱帶雨林氣候,高溫潮濕、雨量充沛,咖啡小農們通常位於相當原始的山野中,水資源珍貴,硬體設備也不足;當地咖啡農為了因應這樣濕度偏高的環境,發展出分段式的乾燥處理方式。 咖啡農摘下豆子後,先在產區先行去除果皮和果肉,簡單水洗發酵後,再經一兩日的極短時間的曝曬,待咖啡生豆含水率降至30-50%後,便由掮客收購,運送到山下的處理廠,此時才把果膠刨除,避免過度發酵和臭酸,最後才進行完後續的乾燥步驟。 印尼這種獨特的半水洗處理法,當地人稱之為 (印尼語:Giling Basah) ,亦稱為濕剝除法(wet-hulled)。因為它特別的處理與乾燥程序,也讓此區的咖啡產生較低的酸度和較高的醇度,並產生了獨特的帶點藍綠的生豆色澤。 |
||
![]() |
||
(印尼陳年處理法生豆) | (印尼傳統半水洗法生豆) | (印尼日曬處理法生豆) |